在《电商法》出台之后,一些精明的代购就嗅到的危机,开始在政策落实之前大量囤货,并打出“元旦之后涨价”的宣传语,反用《电商法》做营销,赚最后一把。
未来,不同规模的代购可能有面临以下不同的选择:
1. 保持现状。有规模的代购估计早已注册执照或成立转运公司运作,新法不会过多影响他们的商业模式,对他们造成影响的是政策的开放态度。大平台将会来抢夺他们的生意,用更低的价格拿货。对于品牌方,代购并不是其拓展中国市场的可靠途径,与不稳定的个人店铺或微商渠道相比,品牌方自然更愿意跟天猫、网易考拉这样的大平台签约旗舰店。
2. 转做小众生意。代购不会消失,只是赚多赚少的差别,只要国内外的商品不完全相同,代购就会有生存的空间。应该会有一部分代购继续做国内买不到的小众商品,但会关掉淘宝C店或微店,只给个人客户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,或者只做熟人生意进行线下交易。
3. 转做终端分销。并不是所有代购都常驻国外,况且还需要两国营业执照。考虑投入产出,大多数代购应该要放弃这份职业了。不过他们经营下来的人脉积累,完全可以试着对接其他合适的商品供应链,专心做底层分销。
如此来看,《电商法》对社交电商会是利好。社交电商把流量费、推广费变成产品分享推广者的酬劳,从目前社交电商及社区团购的模式看,商品属于平台自营或第三方卖家,交易及推广者的佣金结算都在社交电商平台上,从这个角度,小b并不是经营主体,只是商品物料的投放者,应受平台监管,属于平台的一部分。
商业要看成本,跟线下主体义务一致后,整个电商行业的税收成本上升是大势所趋。而为了更高效地获客,在零售环节电商的创新方向有两个,一个是数据驱动的千人千面,一个是粉丝经济驱动的社区分销。
目前的阶段,第二种方式更有效率,明年有可能是社交电商的增速期,因为一批“失业”的代购以及微商因为《电商法》无法继续自己本来的工作,但可以选择成为社交电商的小b端,继续变现自己的朋友圈。